← Zakee's Planet

Hello Hugo

2018年5月7日 ·

新站终于做好了。

几天前我在《关于本站的未来》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我从WordPress换到静态博客系统Hugo的原因,这里不再赘述。简单总结下目前博客迁移的情况:

关于新站的架构、工作原理、技术细节等话题我们以后会详细讨论。这周有两个考试,等有时间了,我再更新这篇文章……

考完了。

代码 #

先来聊聊新站代码相关或者说跟这个Hugo主题相关的话题吧。这个主题目前是自用主题,很多地方都写死了,而且代码比较粗糙,还有一堆bug,因此暂时不会开源。Hugo在中文博客圈里并不是特别火,用的人较少,主题什么的也是挺少的,我是很愿意为社区作贡献的,所以以后等代码拿得出手了我一定会把它丢到GitHub上的。

设计灵感来自Hugo主题“Sam”。看到这个主题的第一眼就被Get到了。文章页,从上到下,映入眼帘的是文章的标题,而不是Header里的站点标题,舒服。排版上,字符与字符之间有一定的间距,不是挤到一起的,配上灰色背景,那叫一个优雅啊,Zhuangbility爆表。本来就打算用这个主题了,实际使用下来,细节问题还是挺多的,改也不好改了,索性就自己写一个,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。

写一个Hugo主题可比WP主题容易多了。也就研究了几个主题的源码,对着文档看,几天就把HTML骨架写好了,加样式也比想象中的要顺利。第一次尝试在项目中使用Sass,安装node-sass时踩了不少坑,最后发现了Koala这个软件。Koala带了编译sass的环境,不用手动安装了,而且还带js压缩的功能,简直神器。这次为了实现底栏自动隐藏以及异步加载评论的功能,写了100多行js,最终效果还挺好的,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。

主题依然走极简风,借鉴了Sam主题多处写得好的地方,包括一些页面布局和文字间距。配色并没有抄Sam主题,抄的是Humble Bundle的官网,配色什么的借鉴一下不犯法吧?在框架与库的使用上:

既然都用静态博客了,何不把加载速度优化到极致。animate.css特地用gulp自定义构建了,只取了几个需要的动画。借助sass,几个css被合并成一个文件,输出还是压缩的,最终css只有15KB,gzip压缩后只有4.5KB了。js也是做了压缩的,100行代码也就2KB,Feather图标并没有用那个js,而是直接将svg插到html文档中,减少了请求数,也避免了js动态插入svg到DOM时造成的图标显示延时。对了,还有字体,我并未使用任何网络字体,用的是“Trebuchet MS”。该字体绝大多数Windows PC和Mac均有安装,实测iOS也支持,就Android不支持,不过也无所谓,默认的Sans Serif字体也不丑。

评论系统使用Valine,需要加载Leancloud的依赖库,100多KB,评论本身js体积也有70多KB。这要是跟页面同步加载,那我前面做的那些优化就……一夜回到解放前。所以我就开始学习js异步加载的操作了,由于整个项目并没有用jQuery,就不能用jQuery的.getScript方法了,最终我在Stackoverflow找到了原生js的替代方法:

https://stackoverflow.com/questions/16839698/jquery-getscript-alternative-in-native-javascript

于是就很爽了。js计算评论框相对页面顶部的像素距离,监听窗口滚动事件,获取滚动距离,与评论框位置对比,就可以判断评论框是否可见。可见,就开始用上面提供的这个loadScript函数加载并执行那两个js。而在页面加载时,就完全不用管这两个巨无霸,速度快得飞起。原先打算用InstantClick.js,现在看来不用了,已经很快了,而且instantclick.js与现有js的一堆兼容问题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。

目前还有件事让我有点不舒服——百度统计。我的首页只有三个请求,gzip压缩后总体积也就8KB多,引入百度统计js后,直接多了3个请求,共有9KB,所以说页面体积直接就翻了一翻。难受,却没办法,也不知道Google Analytics怎么样。

部署 #

不太希望别人看到我的每一个Commit,就把源代码放在GitLab上了,私密仓库。腾讯云学生机还没到期,就暂时把博客部署到云服务器上。关于自动部署,这个就有的说了,大致过程是这样的:

  1. 将更改Push到GitLab;
  2. GitLab通过Webhook向服务器发送一个POST请求;
  3. 服务器上运行着一个Node.js小程序,监听该请求,收到POST请求后运行一个shell脚本;
  4. 脚本运行,先从GitLab上拉取最新的代码,然后Hugo构建页面,构建的HTML等文件直接放到Nginx网页根目录中,部署完成。🎉

所以本地写完文章,Commit提交后,Push到GitLab,等几秒钟,再打开网站,刚写的文章已经出来了,舒服。为了防止那个js小脚本被杀掉,特地用pm2来管理进程,还可以实现脚本的开机启动。

这样写博客,体验已经很好了,我很满足。但是为了应急,我还是搞了一个可以在线编辑文章的管理“后台”。由于Netlify CMS暂时还不支持GitLab,于是我就用了Forestry.io。

Forestry.io CMS

这个“后台”本质上是一个单页应用(SPA),它能与Forestry.io的后端API进行通信,在这里编辑好文章后,点击发布,Forestry.io会自动Commit并Push到GitLab,然后自动部署过程就开始了,美滋滋。事实上Forestry.io也带有自动构建并部署的功能,除了支持GitHub Pages、Amazon S3等静态文件托管之外,还支持FTP/SFTP。

那些说静态博客不好管理的,怎么样,涨姿势了吧。

写的有点乱啊,基本上是想到哪写到哪,就说这么多吧,以后说不定会写个详细点的Hugo博客部署指南……

更新:利用DNSPod智能解析,国内访客自动解析到腾讯云服务器,国外访客解析到Netlify全球CDN。